教宗鼓勵耶穌會士改變現狀,把渴望獻給天主

教宗方濟各在耶穌會總會耶穌堂主持彌撒。

  教宗方濟各於一月三日耶穌聖名日前往耶穌會羅馬總會主持彌撒,為聖伯多祿.法伯爾(Peter Faber)封聖而感恩,並慶祝修會會名節。教宗在講道中對會士們說,在生活中應該有尋找天主的渴望,並有勇氣去執行。

  教宗說:「我們應該尋找天主,找到了祂,還是仍然需要去尋求祂。因著我們的渴望,讓耶穌會士的心安靜。而這樣的渴望,也是一個有勇氣福傳的渴望,它讓我們收到門徒般的赤子之心。如果不是這樣,我們便是空虛的。這就是法伯爾的渴望。他擁有強大的意願。」

  首位耶穌會士成為教宗的方濟各提到法伯爾是個「謙卑的人。他的心很有深度,而且有能力跟不一樣的人做朋友。可是,他總是沒辦法感到滿足,總是要繼續努力。他跟隨聖依納爵的方法,學到怎樣讓自己的渴望與做決定相契合。他明白自己的渴望,也知道自己擁有很高的意願」。

  教宗特別強調真正的「信」,裡面有改變世界的渴望。他說:「我們應該問自己:『是否有更大的渴望?更大的勇氣去執行?我們的夢想是不是夠高?我們的意願是否鼓勵自己?或者是每天的牧靈工作就夠了?』我們應該記得教會的力量,不是自己的,也不是怎樣去安排自己的教會。」

  他續說,教會的力量是在天主裡。天主推動我們的渴望,而渴望打開了我們的心。在渴望裡,法伯爾能分辨天主的聲音,如果沒有渴望,那麼人便無法做甚麼。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渴望獻給天主。

  教宗繼續以法伯爾為例指出:「我們常常以為傳福音就是譴責,但是我們應該用甜美來傳福音,如同法伯爾一樣,用愛、手足之情來表達。由於他和天主往來得很密切,所以他懂內在的靈修生活是很重要的,否則無法去傳福音。」

  在他的手札裡,教宗方濟各指出,法伯爾認為心的第一步,是要有意願得到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說,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去尋求天主,並且找到祂。

  教宗最後勉勵所有耶穌會士:法伯爾的渴望是基督住在他的心中,如果天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可以去各個地方傳福音。所以法伯爾常常走來走去,讓別人覺得他的出生就是沒辦法停留在某個地方。我們都 是罪人,可是我們祈求天主給我們更高的渴望,如同法伯爾一樣。

  法伯爾是教宗方濟各由衷景仰的人,也是首位晉鐸的耶穌會士。

  一五零六年生於法國的法伯爾,少年時牧養父親的羊群,一五二五年往巴黎求學,與方濟各.沙勿略、依納爵.羅耀拉同居一室,成為依納爵召募的首位同伴。法伯爾於一五三四年七月晉鐸,同年八月在蒙瑪特教堂與全體會士在聖祭中誓發貧窮願並前往聖地。

  當時,土耳其與威尼斯之間戰事連連,阻礙聖人的朝聖之路;耶穌會成立前的第一個核心團體便前去晉見教宗保祿三世。教宗託付給他們許多工作,聖法伯爾就此踏上了橫跨歐洲的旅程。

  聖法伯爾致力於宣講、帶領神操和拜訪修院,勞心勞力的工作令他的身體日益羸弱,於一五四六年七月抱病回到羅馬,從事他的最後一項重大任務:為特利騰大公會議的討論會,提供對話方面的貢獻,以回應路德派的改革。然而,他於八月前往特利騰大公會議途中,病逝羅馬,年方四十歲。

  一八七二年,法伯爾獲列品真福。法伯爾以巡訪歐洲各地,推動天主教會的革新,及擅長於神操指導,受人景仰。

【完】來源:《耶穌會中華省》,天亞社編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