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牧童到大牧人 阿住仔的聖召之路

鍾安住總主教家族2017年清明節慎終追遠孝愛祖先 (圖/亞洲真理電台)

天主教周報第600期報導(文/婁緯芳)

今年5月23日,教宗方濟各任命鍾安住主教為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這位始終謙和又予人溫暖的牧者,在聖神帶領下於7月18日履新,歡喜之餘,讓我們一起回顧阿住仔從小牧童到大牧人的聖召之路。美哉!感謝天主!

上主庭院 百年薪傳

百年前,鍾欽老先生帶著二子一孫領洗奉教,是水尾村的首批教友,當年水尾沒有聖堂,每個主日清晨4時,整個家族分三批前往20公里外的樹仔腳聖堂望彌撒,儘管路途遙遠,但先祖們虔敬、剛毅的步伐,一步一腳印地為後代子孫走出一條信仰的道路。1917年,鍾欽老先生熱心提供土地,請求洪羅烈神父在水尾設立傳教所。水尾教友再也不用披星戴月趕路,終於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參與神聖彌撒。當年那個孫子名為鍾敬,就是鍾主教和兩位修女的父親,也是整個家族信仰的苗芽,因著天主的祝福滿滿,後代子孫繁茂昌盛就像植在溪畔的樹,開枝散葉,結實纍纍。

農人的農夫 漁人的漁夫

1952年鍾欽老先生的曾孫阿住仔誕生,隨即就在水尾聖堂領洗,聖名多瑪斯。每當農忙時期,鍾媽媽總是背著阿住仔,忙前忙後為20餘位工人準備三餐茶水,仍不忘為背上的愛兒祈禱,希望有一天他能成為「農人的農夫」,為人們的心田播種收割。鍾媽媽吃苦耐勞,沉默寡言,在阿住仔還不會講話時,就教他念經了,每天無論多忙多辛苦,全家一定一起念經晚禱,常常,小阿住仔睏得眼睛都張不開,迷糊中還聽到媽媽大聲祈求:「主啊!求祢來我們家召選工人吧!」

念小學時,爸爸當民代,常招待國外的神父、修士,家裡一直有濃郁的神聖氣氛,當時阿住仔最喜歡跟隨神父去拜訪教友,每當看到困苦的家庭在神父探望後,都能從愁容中展歡顏,幼小心靈就默默許下,將來也要做個帶給別人快樂的神父,從那時起,「當神父」不只是阿住仔作文簿上唯一的志願,連兒時的家家酒,也一定是阿住仔扮演神父。有一天,鄰村的阿土罵了主耶穌,瘦小的阿住仔奮不顧身撲了上去,結果被打得遍體鱗傷,媽媽為他擦藥時,嘴裡雖嘀咕打架不好,但心裡卻暗自感恩自家兒子差點成殉道聖人。媽媽教子甚嚴,謹記《德訓篇》的教誨「疼愛自己兒子的,應當時常鞭打他,好能因他的將來而喜悅。」

華盛頓有棵自己的櫻桃樹,阿住仔也有棵別人的楊桃樹,華盛頓砍樹沒被父親處罰,阿住仔站在樹下撿楊桃,不只跪在聖母像前念經懺悔,還被棍子打了一頓,因為媽媽說將來要做神父的人,道德標準不但要高過總統,更要高過所有人。媽媽的話讓小阿住仔啞口無言,並默存於心。

慈母獻玫瑰經 諸聖相通功

當年,阿住仔手中握著轉學證明書,再望一眼讓他信仰啟蒙的農村家園,就隨著爸爸媽媽哥哥們往修院的路上奔去,一路豪邁地唱著:「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永不回頭!永不回頭!」然而,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一行人到了修院,主教看了幾科不及格的成績單,就叫大夥回家,阿住仔眼見修道夢碎,當場號淘大哭,在場人士莫不鼻酸眼紅。還好主教有好生之德,勉強留下了阿住仔,但言明在先,朽木若是不雕,還是不准修道,臨別前,媽媽嚴肅地告訴阿住仔:「你在裡面修道,我在家裡念經和你一起修道,如果遇到困難,要想到媽媽在為你祈禱。以後萬項代誌都要依靠天主。」

棄俗修道並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咬著牙,決著心,阿住仔靠著媽媽每天的一串玫瑰經,努力讀書修德,感謝天主,諸聖相通功,阿住仔的腦袋瓜好像木頭柱仔開了竅,朽木竟然生了香菇,書本全看懂了,一懂百懂一通百通。更讓媽媽高興的是,上高中後成績優異領到了獎學金。

當年為了耶穌和人打架的阿住仔,靠著天主聖寵從小修院到大修院,從小修生到大修士,一步步走向祭台,1981年12月26日,由成世光主教祝聖的榮耀日子,爸爸媽媽親手為兒子穿上祭衣,那一刻,爸爸媽媽哥哥和修女姊姊們全都哭了。當年,鍾媽媽大方祈求天主來家裡召選工人,天主就在這個蒙福的家族裡,不只召選了一位神父,還同時召選了兩位修女。那一刻,200多位家族鄉親也全都哭了。

當年,撒慕爾用聖油膏抹了在田裡放羊的小達味,而今,媽媽用玫瑰經的串串馨香圈住了在田裡打泥仗的小阿住仔。家族中出了一位被聖油膏抹過的神父,他可以祝聖聖體、赦免罪過、為新人福證、為嬰兒領洗、為病人傅油,祝聖房舍,他的雙手所觸摸祝福之處,都為天主所聖化。媽媽當年祈禱阿住仔能做「農人的農夫」,他終於做到了,那是做夢都會笑啊!聖維雅納說:「一位好牧人,一位追隨天主聖心的牧人,是好天主賜給一個堂區最大的寶藏,也是來自天主慈悲的最可貴的恩賜。」阿住仔立志要做個追隨天主聖心的好牧人。

效法聖維雅納 聖體龕前的苦學修士

1986年神父獲羅馬亞豐索倫理學院碩士,10年後又獲宗座拉特朗大學倫理學博士,隔年,這位鄉下孩子竟登上了大學講臺,在輔大神學院教授倫理神學,回憶當年多科不及格差點被趕出修院門外,不禁熱淚盈眶地想到100多年前和他際遇相同的聖維雅納神父,也因成績低劣被修院遣回。

拉丁文是聖人修院課程中最沉重的負擔,而出身農家,從小說閩南話的鍾修士同樣在國語學習上吃盡苦頭,當課業艱澀難懂,這兩位開竅甚晚的苦學修士,一樣跪在聖體龕前尋求智慧的泉源;平常嚴以律己、用功苦讀,「一勤天下無難事,別人讀1小時,我就多讀2-3小時。」修道路上的至理名言,終於讓他們圓了孩提時的夢想。

神父從小就熱愛聖體櫃中的耶穌,遠道來的朋友,總會先被帶去朝拜聖體,那份恭敬之情,就彷彿引人拜見高堂父母的人間禮數,做得自然極了!確實,在聖體前祈禱、默想,一直是他繁重牧靈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泉源。那一天,從大學授課回來,阿住仔急忙的往聖體櫃奔去,他有好多話要向耶穌傾訴,但是一句也沒說,只是懷著感恩之情,哭倒在耶穌的懷中,那一刻心中暗自許下要在聖召路上知恩報愛、以愛還愛。

聖召路上的以愛還愛

1981年晉鐸後隨即擔任達義小修院院長,回首自己修道路上的艱辛,特別留意學習上起步較慢的孩子,每日就像慈母般站在門口等候小修生,進門前,觀其神色是憂是喜,進門後,查其便當是否吃完,因此每次與修生談話都能鞭辟入裡、直指人心;然而,聖召培育有甘有苦,但修道人數逐年下滑,再大的熱情也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多麼希望家長們都能像媽媽當年慷慨回應主耶穌「莊稼多,工人少」的邀請。

1996 年,他參加有廣義聖召(獨身、婚姻、修道)之名的Choice 團體,在營隊中,神父、修女、夫婦、單身青年,以「生命澆灌生命」的方式,分享親身故事,30 年來幫助數以千計的教內外青年,找到一條回家的路,這也開啟鍾神父在聖召推動上,有了更宏觀的視野及企盼。

千禧年,他求仁得仁,被派任台灣總修院院長,任內秉持「被栽植在上主的殿中,在我們天主的庭院裡繁榮」的願景,先修繕舊舍,再廣邀良師,並年年舉辦總修院運動會,培育修生五育並進。  
 
鍾母93歲高齡升天那年,適逢SARS 來襲,修士們不畏路程中的風險,堅持南下在靈前行孝子跪拜禮,他們說:「院長的母親就是我們的母親。」一語道盡孚眾望的院長是如何深得人心。

鄉間教士

2003年神父調任澎湖前夕,30餘位Choice好友在彌撒後以詩歌朗誦〈阿住仔的故事〉歡送,1人1串玫瑰經馨香,為阿住仔渡海的聖召路祈禱;月後,夥伴們相約在某個周五晚間飛去馬公,第二天晨間彌撒,才上階梯,就傳來鍾神父琅琅的早課聲,那聲音既精神又堅定,另兩位年輕神父倚聲唱和,我們沉浸在神聖的氛圍,那源於古早修道院的赤子熱情,晉鐸多年,對那最起初的召叫,仍每日堅定答覆,就像當年小撒慕爾睡在約櫃的殿內,半夜聞聲而起,恭敬答覆:「請上主發言!你的僕人在此靜聽。」為年輕神父而言,「其身正,不令而行。」那是鐸職精神極其珍貴的傳承呀!

彌撒後,神父滿頭大汗騎著腳踏車回來,一邊掛著包子饅頭,一邊掛著豆漿米漿,我們有幸能與神父的兄姊共進早餐,因此能近身親睹這充滿恩寵的家族,包括貴為董事長又身兼監獄教誨師的哥哥們,及兩位修女姊姊;在當日出海的渡輪上,這位年過半百的么弟神父,被兄姊簇擁(5兄妹擠在3張椅子上),那份手足親密也正是他聖召路上最引以為傲的後盾。

晚間,熱心教友宴請遠道而來的神父兄姊,我們也得知,初到任時,EQ甚高的鍾神父替兩派教友排難解紛;人和之後,不僅每周兩次帶領教友去監獄牧靈,又開了慕道班、師資班、主日學,教友們說:「每年暑假都是請神學院的修士帶領主日學,鍾神父一來,就訓練我們十幾位教友成為要理老師,今年夏令營對外招生,結果,來了70-80個孩子。」是啊!藉著對外辦營,他得以大聲鏜鞳,讓台灣社會聽見洗者若翰的呼聲,身為一位神父,就是要在曠野裡預備上主的道路,他的目標極其明確―—牧人與育人,完全沒有灰色地帶。

陽光校牧

牧人、育人首要展現的是「道不遠人」,2004年接任輔大校牧期間,不只為學生開辦慕道班、為教職員的孩子辦主日學,同時,也延請恩師房志榮神父每周二為校內一級主管傳道解惑,兩年期間鍾校牧和郭副校長全程陪伴,這在天主教大學蔚為創舉;這位學生口中親和力極佳的陽光神父,在同仁眼中更是表裡如一、謀定而後動的好主管,而校牧隨身攜帶的玫瑰念珠,正是他的最大法寶。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反映在校牧和工友阿姨間的溫暖互動,真誠關懷不是例行公務,若聞病者,必親自探視,有位阿姨病重,在校牧祈禱後身體迅速復原,老公受到感動隨即開始慕道;「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11月晉牧喜訊傳開後,全校50位工友席開5桌,單獨宴請大受歡迎的牧者。

慈母心聲

晉牧前夕,神父在祭台上談及他司鐸生涯的最大推手——慈母時,數度哽咽不能自己,鍾媽媽虔誠事主,又熱愛聖母,一生努力活出聖母的精神「聽命、服從、祈禱、謙卑、愛。」兒子晉鐸後,每次返家媽媽第一句話總是:「鍾神父,我要辦告解。」或「鍾神父來做彌撒。」司鐸職務即耶穌聖心的愛!何等的恩典!鍾家兄弟姐妹各個事母至孝,為了一償母親宿願,全家人齊心協力帶著85歲老母
登上聖母山莊感恩,到了山頂,媽媽恭敬地祈禱:「聖母媽媽,我把孩子交給你,你要照顧他們。」簡單一句話讓簇擁在旁的兒女們泫然而泣,感動地唱著母親最喜歡的聖歌「攏是全能的天主,每日賞賜真福氣,天主的祝福滿滿,親像海邊的土沙。」

伯鐸生活營

2006年全家族在每年鍾敬先生忌日的團聚中,感恩鍾家血脈不再是外方旅客,而是道道地地天主的家人,因而一致決議要為下一代的信仰扎根努力,讓鍾氏子弟都能對天主子有一定的信仰和認識,於是第1屆的伯鐸生活營誕生了,取名伯鐸(鍾敬聖名),是為紀念阿祖這塊「磐石」,期望基督的真理永遠是家族屋角的基石,孫輩口中的主教公也親自訂下「熟識、共融、信仰、喜樂」四大宗旨,整個營地由每房輪流設計,每屆主題皆圍繞著信仰核心——耶穌基督,也因為活動太過豐富精彩,每年暑假,家族中的老、中、青、少、童,無不引頸企盼,營長(主教公)也必然帶著他的滿腹經綸以及手風琴、吉他,全家族齊聲歡喜唱「出歡喜的歌聲,呵老稱頌祂名永無息」那聲量還真是響徹雲霄啊!15年來,充滿愛與恩典的伯鐸營不只是信仰的傳承與培育,更是血濃於水的家族情感的深度凝聚!

宗徒大事錄

2006年,鍾安住神父由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任命為台北總教區輔理主教,晉牧前夕,Choice夥伴以辦喜事的心情,徹夜在台灣總修院布置,張燈結綵,北中南Choice夥伴齊聚,盛況空前。2年後調任嘉義教區主教,12年過去,鍾主教榮神益人,在牧靈福傳、青年共融、聖召推動、聖堂活化及慰老撫孤,卓有成效;忙碌之餘,這位從小熱愛聖體的修道人,又身兼2019年全國聖體大會的主任委員,不只在牧
函,亦在影音研習上,苦心孤詣地勉勵教友:「以炙熱的心朝拜耶穌聖體。」真乃實至名歸啊!

因著天主聖寵 新舵手航向新紀元

行腳半世紀,小牧童帶著天主聖寵,一步步地走向大牧人之職。我們深切期許,這位站在高處的新舵手,始終不要忘了慈母的訓誨「我有一事祈求上主,我要懇切請求此事;使我一生的歲月,常居住在上主的殿裡,欣賞上主的甘怡慈祥,瞻仰上主聖所的堂皇。」始終能保有牧童時期對上主的清透澄明之心,也始終能正確地指引我們追隨那顆升起的異星;教會需要洗者若翰,一位至高者的先知,教會也需要聖維雅納神父,一位德智兼備的好牧人。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