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乃是打破常規 讓人懂得慈悲

教宗方濟各在11月8日的清晨彌撒中提醒眾基督徒要警惕「竊竊私議」的罪,明認福音的邏輯與世界的邏輯截然相反。「見證、竊竊私議和提問」教宗方濟各11月8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省思了當天《福音》提到的這3個舉動。《福音》一開始便記述耶穌的見證,指出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經師和法利塞人卻竊竊私議,指控耶穌同這些罪人吃飯(參閱:路15:1-10)。

關於耶穌的見證,教宗說,這在當時的社會是一件新事,因為與罪人接觸,會使你變得不潔,好似觸摸癩病人那樣。因此,法學士們都與罪人拉開距離。教宗強調,在歷史上,無論對見證者,還是對權勢者而言,見證,從來都不是一件愜意的事,見證者還經常付出殉道的代價。但,見證正是打破常規,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使它變得更好。
因此,教會繼續不斷地作見證。那吸引人的是見證,不是言詞。不錯,言詞能幫助人,但見證更吸引人,促使教會成長。耶穌作了見證。這雖是一件新事,但也不算很新,因為天主的慈悲在《舊約》中已有記載。這些法學士們從未明白過「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歐6:6)意味著什麼。他們誦讀這句話,卻不明白什麼是慈悲。耶穌以祂自己的方式行
事,透過見證表明這慈悲。

教宗接著表示,見證也會「使你處於危險境地」。事實上,耶穌的見證引來了竊竊私議。「法利塞人、經師和法學士們彼此說:「這個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15:2)。他們不說:「這個人看來很好,因為他努力使罪人悔改。」這些人總是作負面評論,目的在破壞見證。竊竊私議是每天都在犯的罪,在大事和小事上都如此。
教宗舉例,教區之內和教區之間的爭議,也談到政治鬥爭。倘若一個政府不廉潔,就會設法以竊竊私議給對手栽贓,總是尋求誹謗和中傷。獨裁政府首先透過法律控制傳播媒體,以此開始竊竊私議,讓那些政府視為危險的人失去威信。教宗痛心,無論在個人、家庭、還是在堂區、教區和社會上,竊竊私議成了我們的家常便飯。
對法利塞人和經師們的竊竊私議,耶穌看出他們的心思,不但沒有責備他們,反而以他們使用的同樣方式,向他們提出一個問題:「你們中間哪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路15:3-4)
教宗解釋道,按照常理,他們該當明白耶穌的話,可是他們卻算計起來:還有99隻,只有1隻遺失,太陽開始下山了,天已經黑了。這就是法利塞人的邏輯!這就是法學士的邏輯!他們選擇了耶穌的對立面。因此,他們不去同罪人交談,不去找稅吏,理由是:最好不讓這種人玷污了自己,他們是一種危險。我們要保持自己的潔淨。
耶穌巧妙地向他們提出問題,進入他們的疑難中,卻任由他們保留自己不正確的立場。耶穌問道:你們中間哪個人會這麼做?沒有人回答說:的確如此,人人都說:不,我不會這樣做。
教宗指出,正因為如此,他們沒有寬恕的能力,無法施予和接受慈悲。
教宗最後提到另一個詞語:喜樂。這是法利塞人和法學士們不認識的詞語。教宗強調,那些跟隨法學士的人不懂得福音的喜樂。願上主讓我們明白,這福音的邏輯與世界的邏輯截然相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