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指新興宗教在解嚴後倡行使宗教法難施行

【天亞社.台灣新竹訊】研究宗教的學者指出,台灣解除戒嚴法後,民間宗教活動得以有更大空間發展,形成一波新興宗教熱潮,卻使政府規劃的新「宗教法」,受限於各方勢力而膠著。

  清華大學的人文社會學院和人文社會中心,合辦為期三天的「新興宗教與宗教性」學術研討會,於三月二日閉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丁仁傑在研討會上表示,一九八七年台灣解除戒嚴法,民間團體自由成立,各種原本就活絡發展的民間宗教活動,以教團方式在全國各地發展,導致在八零年代末至九零年代初期,本地出現堪稱「最集中和最為鮮明的一波新興宗教熱潮」。

  然而,他發表的〈新興宗教與新『宗教性』:台灣漢人宗教的脈絡〉論文中指出,台灣目前的「寺廟管理條例」是一九二五年國民黨在大陸執政時公布,早已不合時宜,可是新的「宗教法」,在這股新興宗教熱潮下,受限於宗教界各方勢力的膠著,也一直無法頒布。

  他說:「新興宗教團體要如何面對傳統宗教法令?政府又要用甚麼政策或法令來面對新興宗教的崛起?不論是法律實務層面或理論層面,這些都是複雜且牽涉廣泛的議題。」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告訴天亞社:「內政部討論宗教法仍然在初步修改中,尚未送去立法院,其原因是一套法制很難用來不同的宗教團體(廟、宮、寺、教堂),故必須多瞭解各宗教的特色及執行能力。」

  至於天主教的最基本訴求,陳神父說,新宗教法必須要尊重天主教會的聖統制,即主教是每教區在傳教事業及社會工作的最高領導人,以便維持並保護教會的整體性。內政部已同意,一定會考慮這一點。

  對於新興宗教出現的成因,丁仁傑指出,在威權社會解構、工商業社會裡傳統道德秩序崩解、都市生活出現新型態、和民眾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重建生活秩序感與意義感等情況中,都為之創造了機會。

  他續說,這些新興宗教透過口耳相傳及團體的大型造勢,以個別人物為中心,主要以教主言論與其神通力的展演為核心,建構新的經典,產生自身獨有的動員管道與組織運作模式,並運用各種媒體形式來進行傳播和建立公共形象。

  丁仁傑表示,本地活躍的團體有:清海無上師世界會、真佛宗、印心禪學會、宋七力顯相協會、太極門等等;另外在佛教陣營裡,以類似的活動模式與組織型態,也在同時間產生數個教團的快速成長包括:佛光山教團、慈濟功德會、法鼓山、中台禪寺等。

  他分析,這些新興宗教不僅宗教的入世路線愈益鮮明,刻意以社會慈善與服務來拉近與信徒的距離,宗教所採取的宣傳與組織手段也愈益靈活,不再消極被動,同時在家眾與出家眾間的關係重新組合統整,教團內的權力關係也有所改變。

  在過去三年裡,台灣出現過被基督宗教視為別義教派的新興宗教,就是「東方閃電」,又稱「全能神教會」。

  據台灣發行的《今日基督教報》一月一日發表二零一三年基督教十大代表新聞回顧裡,用〈異端全能神在陸港台澳引恐慌,眾教會合一站穩腳步〉標題把在台灣蟄伏多年的「東方閃電」列為第一大熱門新聞。

  該報指出,「東方閃電」去年初開始於全台北中南橫行猖獗。這個生於大陸的異端,擅於不斷變種、進化,用不同的名稱遊走各地,暗地潛入、滲透不同教會,利用惡劣手法「搶羊」,更曾大肆在台灣及香港主流報業上,撒重金買下大篇幅宣傳廣告,促使眾教會自危、儆醒,積極展開一系列針對東方閃電的防堵策略及講座,盼能導正視聽。台灣眾教會與機構更首度連署,在六大報刊登聯合聲明,呼籲基督徒不要被迷惑,為教會合一運動寫下振奮的一頁。

【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