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我追求幸福—第16屆宗教與和平生活營實錄

SONY DSC
文/陳世賢(台東聖母醫院執行長、宗教與和平協進會常務理事)
圖/張光弘、侯慧群、陳世賢

教宗方濟各曾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們真的不願與人對話嗎?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那是因為我們放不下阻礙我們與人對話的身段: 霸道、不懂得聆聽、挑釁的言辭、成見,諸如此類的心態。」 天主教學員也在活動前一天舉行營前會,一是充實宗教知識,二是學習面對不同信仰的態度,畢竟這種「華山論劍」的機會可不容易。 然而,宗教交談需要論劍嗎?需要爭辯誰是世界第一好的宗教嗎?宗教交談的目的是什麼?台灣宗教交談的先驅馬天賜神父 (Fr. Poulet Mathis,1927-2010)是這麼說的:「宗教交談是什麼?是傳什麼好消息嗎?不是,是了解你周圍的每一個人在你生命中的意義,你對他們都有一個特別的責任,要幫助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得到的幸福有這麼大。由愛來推動,讓所有的人都能分享這個愛。」

SONY DSC
活動主持人:左起鏡仲秘書長、自有法師、陳世賢。

SONY DSC

參訪百年古蹟濟安宮

  今年8月中旬的第16屆宗教與和平生活營由佛教主辦,包括十幾個不同宗教、60多人齊聚新北市樹林 海明寺展開三天兩夜的交流。此次活動主題是「信仰與生活」,討論信仰對於人與人、人與神、人與家庭的影 響,延伸至夫妻相處之道、親子關係、婆媳問題等,並 實地參訪了樹林耶穌聖心堂、天道學院、一貫道忠恕道 場、鎮南宮及濟安宮。尤其是天道學院更是宗教與和平協進會成立20年以來第一次到訪。

SONY DSC

主題論壇講者(左起):明光法師、許敏鄰、蘇光昊、連嫦美、 謝美君、張貴成、陳世賢。

  天道學院幾乎全體動員,道親甚至遠從台南北上,將午宴用的所有食材、食具、桌椅,以大車換小車、小車換推車,運進長達數百公尺的狹窄巷弄內,只為了在道場設宴歡迎所有學員。這份誠心猶如印度教所言:「像迎接神一樣來迎接客人。」由愛來推動幸福愛是什麼?是慈悲?是奉獻?是犧牲?還是近乎幻想的真理?「愛」儘管各宗教的定義不盡相同,卻是「異中求同」的基礎,不過也有些人把愛掛在嘴上、假藉宗教之名進行屠殺、奴役和破壞。猶太教拉比思科卡(Abraham Skorka)嚴厲地說:「當人以神之名去進行殺戮時,所造成的毀壞更大,因為這種殘忍的罪行與對人性尊嚴的摧殘,將會破壞人對信仰的開放,這種廣義的信仰是相信人在世上應該和平共處。」

SONY DSC
參訪天道。前排中左起:鮑霖神父、明光法師、天道董事長賴良材、洪禎甫院長。

  而幸福又是什麼?誰的幸福才是幸福?要不要Google一下?查得到嗎?就像我們對於不了解的宗教也Google一下,你會發現網路上正反意見都有,即使是五大宗教受到批評的也不少。究竟誰對誰錯?會不會我們看到的都只是片面的經驗?沒有實際相處,誰有資格去審判任何人呢?

  此次特地前來參加生活營開幕典禮的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杜維浩(Robert C. DeWitt),19歲時曾以摩門教(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長老的身分來台灣傳教兩 年,也是第1次遇見了現在的太太。沒想到40年後,他奉派為美國駐台代表,重回台灣。杜維浩笑說:「這就是台灣人說的緣分。」年輕時的他剛到台灣就生了一場大病,半夜突然發高燒,鄉下叫不到計程車,當時一位在會院服務的弟兄便背著他跑到鎮上掛急診才救回一命。杜維浩說:「這位弟兄姓李,個頭很小的中年人。他背著185公分的我,跑了好遠,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我。」

SONY DSC

  如今重返台灣,杜維浩第一件事便想再去找李弟兄。好不容易在過去服務的嘉義分會找到了早年的通訊錄,他依電話號碼撥了過去,心裡卻十分忐忑,40年不見了,這電話號碼還有人用嗎?李弟兄還活著嗎?如果還活著,現在至少90歲了。電話一接通,只聽到話筒裡「喂」的一聲,兩人馬上認出彼此的聲音,都哽咽了。而後兩人相約見面,相擁而泣,談起過往,憶及已逝親友,又哭了一回。臨別前,兩人一起低頭禱告,感謝天父的慈愛。

  死後有靈嗎?普渡有用嗎?這是有信仰的愛。這種愛有一種超越,超越了種族、語言、文字、時間、空間,甚至陰陽兩界。生活營活動期間時值農曆7月,有人說「鬼月」、「教孝月」,民間普遍在農曆7月舉行普渡,這對於不同信仰者或許視為無稽,各自有各自的解讀。

  確實,死後有靈嗎?普渡有用嗎?天道學院院長洪禎甫跟我講了一個很私密的故事。他是讀書人,起初對於超薦拔度這些冥冥之事也不甚了了。有一次,仙佛藉由沙盤鸞筆與洪禎甫已逝的父母溝通。洪禎甫的母親「洪麥」,訓文中所寫的卻是「林 麥」,而洪父靈體稱呼洪母卻是「洪林麥」。洪禎甫簡直不敢置信,他說母親本姓「林」,是童養媳,身分證登記的姓名是「洪麥」,父親和親友也叫她「洪麥」。而這些事情洪禎甫從未告訴過任何人。洪禎甫說:「天不能言、地不能語,藉人有形之機,應仙佛無形之靈。上天有上天的規矩,我們辦超薦拔度,有沒有渡到人,有沒有送到位,一點也騙不了人。」

  教宗聖方濟在與猶太教思科卡拉比討論「不可知論者」(agnostic)時,引申他從《聖經》所學得的:「每個人都是天主的肖像,不管他是否相信天主。從這一 點來說,每個人都有許多美德、優點、以及自己的長處。如果他有什麼弱點,就像我也有,我們可以互相 分享來幫助彼此克服缺點。」敬其所異,愛其所同,所以教宗特別重視宗教交談。

cp164
自有法師接受鮑霖神父祝福。

  神讓夫妻有尊嚴地一起生活天主教非常重視婚姻,兩位天主教教友在教堂舉行婚禮是聖事,新人要活出永恆愛情的盟約,而盟約的愛情是忠誠、服務和順服,婚姻要到死亡才結束。愛可不是被沖昏頭的玩笑,然而現代社會的離婚率急速攀升,教會該如何因應呢?天主教聖言會家庭服務組謝美君講師分享了天主教的「婚前輔導」,如何幫助新人重新省視「為何要在一起?」婚後,天主教還成立了「普世夫婦懇 談會」,由神父或修女陪同夫妻,從另外的角度來協助解決家庭問題,是神讓夫妻彼此有尊嚴地一起生活。神父在講道中常對新郎說,他必須使新娘更為女人。神父也會對新娘說,他必須使新郎更為男人。

  「當然,宣教士是很重要的,」統一教張貴成會長曾經為了「原罪」的解釋,進出許多教會和團契,直到在統一教得到解答。儘管有人批評統一教是亂點鴛鴦譜的宗教,但張貴成看到的卻是「愛」。他認為透過祝福,用愛可以解開原罪。宣教5年後,他成為第一對被祝福為「神聖婚姻」的華人。憶起當初被祝福時,他的另一半原有兩個華人可以選擇,但是她不想以自我為中心,完全相信文鮮明牧師給她的決定,欣然接受一切安排。每天,他們在神的面前彼此敬拜、擁抱。後來有了孩子,孩子也跟著他們在神的面前一起敬拜,孩子再向父母敬拜、彼此擁抱。張貴成說:「我們夫婦滿心感謝,為了愛而努力。我把妻子和孩子當作神一樣侍奉,我的家庭在神的愛裡面成長。」

  沒有成為典範,我怎麼當牧師?至於基督教連嫦美牧師的家庭又是另一種類型,她目前在長老教會總會負責「幸福家庭主日」,可是過去的她並不幸福。她在30歲進神學院,認識了志同道合的伴侶,兩人結婚,育有一子,後來,先生成為傳教者,她便追隨先生,順服地當個牧師娘。沒想到婚後3年,先生外遇,她離婚了。她怎麼也想不到離婚會發生在牧者身上。牧者沒有成為典範,怎麼當牧師?神拋棄她了嗎?難道她不值得被愛嗎?

  連嫦美說:「疑惑的我和上帝爭執,我禱告,期待有另一半,但神不是這樣帶領我。」她發現除了有妻有夫有子的傳統家庭以外,還有許多「非典型的家庭」,單親家庭、隔代家庭、異國家庭,難道他們就不能夠擁有幸福嗎?連嫦美說:「有另一半是恩典,如果他願意和你過一 生。如果沒有,難道我們就活不下去了嗎?幸福家庭是根源於我與神的關係,神的愛包圍了我。我重新省視我與神的關係。」她終於走出了離婚的陰影,她順服地接受神的安排,即使是她從小最害怕的上台演講。

  連嫦美說:「能當牧師不是我決定的,除非神應許。哪個教會願意聘離婚的牧師?教會請我去,我第一個會說我是單親媽媽。竟有教會接納我。怎麼可能?我覺得我沒有資格。我就是順服。」在神的面前不用自卑。教會無條件的包容令她感動,而當教友拿來第一把初熟的龍眼奉獻給牧者時,連嫦美更加感受到神恩。「我享受了這麼多愛,卻還在向上帝討愛,因為我從前只以為被一個男人來愛才是被愛。我現在很快樂。這並不是說單親很快樂,我鼓勵每一個人都能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上帝的念頭高於人的念頭。」

  修行人,修的是自己,不是別人佛教對婚姻的看法,婚姻是一種緣分的結合與延續,緣分有善緣,也有逆緣,或有緣無分、或有分無緣,充滿了太多的變數與不穩定性,所以,要認清愛慾的來源以及婚姻的本質,以智慧來建立,以慈悲來維持,在家修行。

  法明寺住持明光法師分享了一則佛經的故事。有位富人的第7個媳婦「玉耶」,長得漂亮,身材又好,可是個性驕縱散漫,搞得全家糾紛不斷、雞犬不寧。富人只好請佛陀來家裡幫忙開導玉耶。佛陀來了,所有的人都出來迎接,只有玉耶躲在門後不敢出來。忽然,佛陀全身放出萬道金光,照得牆壁透明如玻璃,玉耶無從躲藏,只好出來面對。佛陀心平氣和地說:「玉耶,女人光是容貌姣好,不算美人,有什麼值得驕傲呢?而心行端正,有貞靜幽嫻的女德,才會受人尊敬,才算是美人。長得漂亮可以誘惑愚人,好身材適合作他人的玩物,也不算很好。況且青春美貌都是短暫不實的東西,又有什麼好驕傲的?」

  佛陀又講了女人的10種業障、3種缺陷,字字句句都重擊玉耶的心。玉耶軟化了,她請問佛陀怎麼做個好妻子?佛陀因此講了5種態度:敬愛丈夫要像父母 愛護子女、像臣子恭敬君王、像婢女侍奉主人,不道長 短是非……永無二心。還要「行五善、去四惡」:早起晚睡、被罵要忍、做好家事、美食先敬奉丈夫、願丈夫長壽、常記得丈夫的好……。

  確實,有這樣的妻子,一家和樂應該沒有問題。可是在女權高漲的現代社會,哪個女人會願意將丈夫視為君王,自己當婢女一樣去侍奉?生活營的學員不禁提出疑問。我倒是好奇,如果有人問佛陀怎麼做個好丈夫,佛陀會怎麼回答?佛陀會不會要先生將妻子視為女王去侍奉?

  《聖經》說:「你們當中最大的,應該作你們的僕役。」(瑪23:11)「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這不就是「僕人精神」嗎?對最小弟兄都應該服務了,更何況曾經承諾相知相守的另一半?修行人,修的是自己,不是別人。人的靈魂是天主的燈人與自己的關係在於修行,人與人的關係建立在奉獻,人與神的關係呢?許多人是開始於神蹟,尤其是生死交關之際。

  天帝教的蘇光昊和許敏鄰伉儷便是因「原靈醫治凡靈」才救回性命,從此踏入修行之門。許敏鄰分享了婆媳相處之道,她笑說第1次看到兒子帶女朋友回家,馬上的反應就是這個女人要來搶我的兒子。許敏鄰說:「小女生剛進家門時連笑都不會,什麼事都不懂也不會做。該怎麼辦呢?我不能要求別人和我一樣。我是開導師(天帝教神職人員),我應該要把自己的角色做好。」

  懷抱著歡喜心,許敏鄰開始每天煮飯給兒子和媳婦吃,把媳婦當自己的女兒一樣疼,讓媳婦有成長學習的時間。丈母娘以身作則,媳婦潛移默化,不久後,媳婦慢慢融入新家,如今也分擔許多家事,闔家融融。

  某學員說:「情人因誤解而結合,因瞭解而分開。宗教因誤解而分開,卻因瞭解而能共處。」這些以愛作見證的跨宗教對話內容,讓所有學員在不同宗教中看到神的存在。拉比思科卡在他與教宗的對話序文中提到:「真正的對話,是具有思考能力的人類的生命重心,它促使每個人都試著去認識並瞭解與他交談的對象。」、「人的靈魂是天主的燈,探照肺腑的一切隱秘。這句話最深刻的涵義是:與人對話是為了讓自己的靈魂與另一個人更接近,以顯露並探照自己的內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