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愛台灣方式不一,既有落地生根也有落葉歸根

siskue

葛玉霞(Genesia Felder)修女。(圖片來源: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

  【天亞社.台北訊】正當總統改選前政黨提名侯選人進入報道熱季,台灣媒體卻突然在頭版報道兩位高齡傳教士的「愛台灣」感人事蹟:一位神父選擇「落地生根」在台終老,一位修女則「落葉歸根」,不願成為本地人的負擔。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葛玉霞(Genesia Felder)修女在東部鄉郊奉獻五十年後,自覺老邁無力再服務,選擇「落葉歸根」於六月十六日搭機返回瑞士老家。

  離境當天,二十幾位民眾聚集高雄小港機場,包括不認識她的人也特地趕來,拿著花向她道謝,並且不捨相擁,感念她的付出。她告訴民眾:「我老了,不想成為台灣人的負擔。」

  引人注目的是和葛修女互動過的高鐵哈雷車隊隊長趙舜章,日前號召六十部重型機車,趕到台東大武歡送葛修女。他說,葛修女的愛讓大家感動。

  一九六五年,時年卅二的葛修女和幾位神父、修女初抵東部山區,發現當地醫療品質太差,決定留在山上服務原住民,在台東關山成立簡易診所,開啟她們的醫療服務生涯。

  半世紀前,台灣經濟落後,東部居民普遍家境不好,葛修女曾受過醫藥訓練,會簡單的看診,幾乎不收費,若收費也只收最低金額。她還會騎著機車到偏遠山區為老人看診。有次看診途中,葛修女出了車禍,撞到肩胛骨斷掉,腳趾頭也變形,無法再騎摩托車,但她仍堅持走路去服務病人。

  在十二日那天,是奉獻台灣六十載的靈醫會呂道南(Antonio Didone)神父的八十三歲主保日,羅東聖母醫院員工為這位臥病在床的神父慶祝加入修會的日子。呂神父在一九九九年,罹患非典型的帕金森症,全身僵硬,家人要將他帶回意大利,但他熱愛羅東鎮,選擇「落地生根」在宜蘭終老。

  呂神父的兄弟幾乎都是神職人員,他的弟弟呂若瑟(Giuseppe Didone)神父也在宜蘭服務。他在十二歲信奉天主教,廿三歲晉鐸,五年後,靈醫會派他到澎湖擔任惠民醫院院長六年,再到羅東聖母醫院。在四十歲時,他重返意大利習醫,選讀小兒科,後來擔任聖母醫院院長廿六年。

  在擔任院長期間,呂神父最受當地民眾敬佩的,是他「撕毀窮人看病借據」的故事,台灣著名導演吳念真拍攝的影片提到院方時才透露,那些借據大多是呂神父簽名核可。他們常開玩笑說:「聖母醫院最會簽名的就是呂院長!」

  醫工室主任陸文發向《聯合報》憶述,七零年代,台灣還沒有健保,很多民眾沒錢看病,院方發給借據,若半年內沒還,院方就會撕毀借據,感動很多人紛紛捐款。

  台灣有許多長期默默奉獻的外籍傳教士,媒體日前也報道另外兩位在山地長期奉獻的神父,獲得內政部移民署頒發代表可永久居留的「梅花卡」,以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他們是創辦第一所山地托兒所的丁松青(Barry Martinson)神父,以及幫果農推銷水蜜桃的法籍神父南耀寧(Yves Nalet)。

  丁神父是美國加州人,初到五峰鄉清泉部落時,發現不少孩子因父母繳不起學費,於十二年前創辦聖心托兒所,免費幫家長照顧孩子。後來,他將愛心擴及青少年,在當地互助合作社原址改建為桃山青年文化中心,教導英文、美術,讓泰雅青年有完善學習環境。

  丁神父說,剛來台灣時很孤單、沒有朋友,打電話給母親說要回美國,但媽媽鼓勵他留下來。這一待就是四十一年,愛上台灣的所有人、事、物,尤其清泉的山水,就像畫裡的潑墨山水。

  七十歲的南神父,在尖石鄉嘉樂部落傳教廿一年,幫貧困國中學生義務補習,每周下山指導,然後再開車載孩子返回山區部落,溫馨接送加上勤管嚴教,儘管講的英文帶有濃濃法國腔,但孩子們英文都明顯進步。

  這位耶穌會士說,泰雅族孩子很缺乏學習資源,固定每周三到學校提供免費英文補習課程;並利用水蜜桃產地直銷的營運模式,教導孩子用英文推廣部落,讓外縣市的遊客看到他們的努力。

【完】

相關文章:

【專訪】德國聖言會彌維禮神父回憶與華人結緣半世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