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真理電台中文部e化一小步,全球華人教會一大步

《真理電台》中文部主任鍾瑪竇(中)開啟設於台灣主教團大樓的新址大門。

  天主教《亞洲真理電台》中文節目部喬遷到台灣主教團新大樓,對這個營利薄弱的華語教會媒體祇是從廣播電台e化(數碼化),提升到網絡的一小步,可是對全球華人教會卻是一大步。從此不論在台灣和大陸,以及全球各地華人天主教團體祇要有智能手機或電腦,都可閱聽悅耳的聖樂、精闢的信仰啟示及每日祈禱的題材。

  《真理電台》中文部這次喬遷是自一九六九年開播以來第四次轉換製作基地,由屬於亞洲主教團協會在馬尼拉開始,八四年交給台灣耶穌會的光啟社和耕莘文教院,九六年轉手到台灣聖言會支持,就搬到新店大坪林的聖三堂後面大樓裡至今,六月廿二日再到主教團大樓。如同「孟母三遷」,也如遊牧民族般依著綠洲而遷移。

  半世紀前,廣播電台是流行的媒體,人人帶著小型收音機如同現在的手機一般,尤其是台灣戒嚴時期擁有可收聽「短波」的收音機更是珍貴,大都要出國在已發展國家裡才能買到,收聽時更要戴耳機,避免被察覺。

  如今,在台灣、香港和澳門幾乎人人都有手機,從早到晚活在「低頭族」社會裡,在大陸繁榮都市也是如此,祇有在待開發的鄉村,手機是昂貴的奢侈品,收音機仍是傳遞訊息的主要工具。因此,真理電台e化後仍舊保留廣播電台是明智決定。

  《真理電台》中文部數碼化後,在邁向把每日二小時的廣播電台,轉成全天候「網絡電視台」時,第一步就是開闢「影音新聞台」,每日定時報道全球天主教會的新聞外,必須報道中、港、台、澳等地區華人教會的福傳活動。

  前者可從《梵蒂岡廣播電台》中取得資訊,經後期製作轉成華語版本才播出;後者就要培訓新聞專業人員進行,目前在台港澳三地的大眾傳播學者和媒體工作人裡天主教徒不少,其中退休的教友人才也很多,值得邀請他們來為主工作。

  接著,《真理電台》可把現有節目逐漸數碼化,全程錄影,再製作後放上網絡電視台。至於昔日節目,也可以把優良節目加上新的影音製作後,再度「復活」。

  除自製節目外,還可與全球各地天主教電視台簽約,免費交換節目,再配上華語後播出。若能夠完成每日十二小時節目就算成功,另外十二小時是重播時間。

  目前,電台最大擔憂是經費不足,沒有業務單位,祇依賴捐款來支撐著固定開支。邁進數碼世界,面對龐大開銷,《真理電台》運作上可以主動公開募款,例如在網站上開闢專欄,公布當前需要的音響、採訪等設備和預算,或是目前每一節目或籌備中的新節目所需費用,讓公司行號、教會團體和教友認捐。

  在台灣,佛教和基督教都有了完善的媒體平台,包括報紙、月刊、周刊、網站,廣播電台和有線電視台。祇有天主教會尚待努力,不是人才缺乏,而是合作不夠;不是經費不足,而是各自募集,沒有統籌共用。《真理電台》的轉型是台灣天主教會內的一大步,足以考驗是否能夠引起台灣人民注視天主教徒的宗教情操。
__________

撰文:郭芳贄,天亞社駐台灣特派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