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邀集全球教會慶祝「寬恕節」

  梵蒂岡城(亞洲新聞)– 在3月28日和29日,天主教會將在聖伯多祿大殿、羅馬多間聖堂,以及世界各地的教會,一起進行一個稱為「為主24小時」的「懺悔特別時刻」。教宗方濟各在今天(2014年3月23日)《三鐘經》後親自宣佈,他向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發表這消息。

  教宗說:「這將在星期五下午,在聖伯多祿大殿進行一個慶祝禮開始。然後,在傍晚和徹夜,在羅馬市中心一些聖堂將會開放,供信眾祈禱和告解。這是寬恕慶節,將會在世界各地的教區和堂區同時舉行。」

  教宗說:「我們必須慶祝主給了我們這份寬恕,就像在蕩子比喻中的父親一樣,當兒子回家時,他舉行盛宴,不再記住這兒子過去所做的一切。」

  在《三鐘經》前,教宗分享他的默想,在寬恕、憐憫和我們的「真正的精神需求」。教宗從今天主日福音得到啟發,內容記述耶穌與一名撒瑪黎雅婦人的相遇(若望福音四5~42),就在雅各伯井旁,婦人每天都去那處取水的。」

  教宗說:「那天,那婦人見到耶穌『走累了』,『坐在泉旁』(若四6)。他隨即向她說:『請給我一點水喝!』(若四7)。祂如此說,消除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的敵意隔閡,並打破社會一向對婦女偏見的觀念。耶穌的簡單請求,開始了坦誠的交談,通過耶穌,他非常敏銳細心,進入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這根據當時的社會形態,他根本不應該與這婦女說話。不過,耶穌把她的處境放在面前,沒有判斷她,而是對她顯示關懷和體諒,從而使她走出日常的生活框框。」

  教宗解釋:「耶穌不是為了要喝水,而是來接觸一個乾枯的靈魂。耶穌需要遇見這個撒瑪黎雅婦人,打開她的心扉。他要求一點水喝,主要是向婦人指出口渴的其實是她。那婦人被這次相遇打動,然後問耶穌一些深切的問題,亦是我們在內心深處的問題,但往往忽視它們。我們也有很多問題,但我們沒有鼓起勇氣向耶穌提問!四旬齋期是探視內心的適當時候,揭示我們的真正精神需求,並在祈禱中請求天主幫助我們。因此,撒瑪黎雅婦人的例子促使我們去問耶穌,『請給我這水吧!免得我再渴』。」

  教宗說:「福音說,門徒『就驚奇耶穌同一個婦女談話』。但主比較任何偏見更強,為了這原因,他不怕與撒瑪黎雅婦女說話,憐憫比偏見偉大。我們必須學習這點,耶穌是仁慈的。」

  「這次井旁的相遇,該婦人改變了。她『放下自己的水罐』(若四28),跑進城裏向人說了這次不平凡的經歷。『你們來看!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做過的一切事:莫非他就是默西亞嗎?』」

  「她本來去那井打水,卻發現了另一種水,是憐憫的活水直湧永生。她找到了那水,是她一直尋找的水!她跑到這條往往在批評她、排斥她的村,宣佈她遇見了默西亞,那一位改變了她生命的人。」每次與耶穌的相遇,都在改變我們的生命。

  教宗總結說:「在這篇福音中,我們感到渴望要『放下自己的水罐』,這是一切事物的象徵,表面上很重要,但在天主之愛面前,卻失去價值。」

  「我們每人都有一個(水罐),甚至不止一個。我問自己,也來問你,你內心的水罐是什麼?即是那事物把你帶離天主?在我們的心裏,我們聽到天主的聲音,祂給我們另一種水。我們被召喚重新發現基督徒生活的重要性和意義。這生活始於領洗。我們被召喚去作見證,一如像撒瑪黎雅婦人,在我們的兄弟姊妹前,講述與耶穌相遇的喜悅,以及驚歎天主之愛充滿我們的生命。每次與耶穌的相遇,都在改變我們的生命,以喜悅充滿我們的內心。」

  在《三鐘經》祈禱後,教宗隨即回到他之前所說的。他向廣場上數萬名朝聖者說:「我們記住兩句話:每次與耶穌的相遇,在改變我們的生命;每次與耶穌的相遇,我們內心充滿喜悅。大家一起念。」朝聖者與教宗一起重複這兩句話。

  在祈求聖母轉求後,教宗方濟各提醒各人,明天是世界結核病日,籲請信眾「為所有受這疾病影響的人,及那些以不同方式支援他們的人祈禱」。

  教宗向在場群眾致候,特別提到日本瀨戶市的「卡比坦尼奧學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