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憶樺的文化融合與新聞寵愛

記者正在追訪吳憶樺。

十年前吳憶樺是在台灣和巴西的搶人爭戰中,被強制帶回巴西外婆家。當時受傷的不祇小男孩和他的親友,還有台灣民眾的遺憾心情。

這十年間,天主教博愛基金會一直默默的關懷他,歐晉仁執行長每年從台灣去巴西探望他,陪伴他的成長過程,基金會還為和他相似背景的混血兒成立巴西關懷站。其實,吳憶樺是個幸運兒,也因著他,台灣和巴西搭起了一座橋,增進相互認識與理解。

吳憶樺滿了十八歲,表達想回台灣探親時,電視新聞不斷重播他小時候被拖離高雄茄萣的哭喊鏡頭,全台灣的民眾沸騰了,熱切期盼他的返鄉之旅。一月三日吳憶華出現在桃園機場那一刻起,大概除了上廁所之外都被攝影機包圍著,完完全全被剝奪了隱私權。

一月五日,吳憶樺從台北搭高鐵到台南站,一排記者舉著相機攝影機對著出口等他。到達茄萣公墓,又是一圈記者的相機攝影機麥克風圍著他。

進入放骨灰的舊塔樓,記者們守約定沒跟進去,當吳憶樺緊抱著父親的骨灰罐,走向新塔樓的短短路途,平面媒體和電視台的記者倒退搶著拍攝,險象環生。進入新塔樓的祭拜空間,為亡靈引路的道士被隔開在相機和攝影機的圈子外,相當無奈。

我問巴西來的隨行記者Marcelo,在他的國家見過這般混亂陣仗嗎?他說從沒見過。我和Marcelo安安靜靜站在那個有點擁擠的採訪圈外,瞧著媒體的瘋狂追逐。這是我第一次遇見全高雄的各家駐地記者群,細數一下,超過二十家報社和電視台。

吳憶樺祭拜父親之後回到他兒時住過的叔叔家,門口和對面鄰居的二樓陽台,滿滿的攝影機對著他叔叔家,簡直是沒有空隙了。巷口的轉播車直播了現場,他的鄰居親戚圍著電視看還比較清楚。吳憶樺和他最想念的堂兄吳童楠,應記者們要求擁抱給大家拍照。

接著去茄萣的海產店,大批記者門外守候著,討論著為何吳憶樺受到如此多的媒體寵愛。

十年前採訪過他被強制帶走那一刻的記者說,當時他們的心也被揪結了,覺得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不能選擇留在台灣,讓記者們也心疼不捨。如今他長大了,回來了,似乎奇妙的彌補了那個曾經有過的心靈傷口,特別是小憶樺長成了大帥哥,故事性更強烈,更受媒體青睞。

吳憶樺的強大媒體效應,讓以捕魚維生的沿海居民認真思考,是不是該邀請他為高雄茄萣的特產烏魚子做代言人呢?

__________

撰文:陳雲珠,天亞社駐台灣特派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